新加坡国立大学:固态表皮生物标志物传感器,可无创监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当前,随着远程医疗、居家医疗的兴起,医疗级数据的收集成为关键一环。为了进行准确的分析,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乳酸和胆固醇)水平,这些通常通过指尖采血测试等方式。


然而,这些方法是侵入性的,会患者导致不适和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此外,指尖采血测试只能间歇性地进行,可能导致疾病管理效果不佳。


因此,需要一种非侵入性和连续监测人体生物标志物的方法。正因此,当前的研究普遍集中于检测汗液中生物标志物。


然而,对于不活跃、或者卧病在床的人群来说,获取汗液并不现实,因此需要一种易于获取、非侵入性和连续的生物标志物。


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宇鑫教授团队、和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杨乐(曾入选202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研究员团队,发展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类别,并将其称为固态表皮生物标志物 (SEB,Stretchable ionic–electronic bilayer),其能以固态形式存在于皮肤表面。


固态生物标志物已被证明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相关,但由于收集皮肤样本的难度以及分析这些标志物需要使用复杂且昂贵的设备,所以采用目前的方法无法进行连续监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希望开发一种新型的可穿戴传感器平台,以用于监测固态表皮生物标志物。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