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现在的压力传感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过载保护。过载的意思就是压力传感器测量的压力超过了本身的量程,当压力传感器过载时,就会发生电流过大,用电设备发烫的现象,如果长期过载,压力传感器的线路绝缘水平就会降低,严重过载甚至会烧毁压力传感器的线路。过载保护就是说当即使压力传感器超过额定负荷工作也不会烧坏线路,不过过载保护也是有一个程度的,一般都在1.5倍量程内,且不能长期过载。
考虑到压力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际测量压力超过量程的状况,设计过载保护功能是*的,这样能让压力传感器使用的更久,更安全。用户在选用压力传感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压力传感器的过载能力,结合自己使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环境,选择合适的压力传感器。
普通的静态压力测量一般不会出线长时间和大幅度过载的情况,一般150%FS的过载保护能力就足够了。但如果测量有冲击压力,就有可能会经常出线过载的情况,甚至过载压力会非常大,有可能会超过150%FS,这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选择一个过载保护能力特别好的压力传感器了。
除了振动位移外,振动分析时还经常用到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将位移信号对时间求一次和两次导数,可以分别得到振动速度和加速度;反之,对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一次和二次积分可以分别得到速度和位移信号。下面介绍的是振动分析中常用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使用与转换问题。
(1)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信号的频率相同。不管采用何种表示方式,故障性质不会变化,都可以用于振动监测。三种方式在旋转机械振动分析中都有广泛应用。
(2)在相同位移幅值下,频率越高,振动所产生的交变应力越大,对设备的危害也越大。因此,故障频率越高,位移幅值应该控制得越严格。对于旋转机械而言,转速越高,振动标准越严。
(3)振动速度(或加速度)幅值是振动位移和频率(或频率平方)的乘积,幅值中同时反映了振动频率和位移幅值的影响,较单纯的振动位移幅值更全面。
(4)振动加速度相位超前振动速度相位90o,振动速度相位又超前振动位移相位90o。采用不同表示方式时,必须考虑相互之间的相位差。
(5)值得指出的是,同一种故障在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频谱中表现出来的故障特征不完全相同。于高频振动故障,为了在故障的早期能够比较明显地反映出振动变化,采用振动速度或加速度监测比较有效。
对于低频振动故障,监测振动位移更能够突出反映振动变化。
(6)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虽然将位移信号对时间求导可以得到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但是由于求导过程中误差有可能会放大,实际上很少进行这样的转换。信号积分过程中误差是收敛的,因此,目前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由加速度或速度信号积分求出位移信号。一些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的振动仪表,可以通过积分同时测量出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值。
顶出线产品和侧出线产品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内部设计以及参数部分都有一定的区别,侧出线产品以便在较狭小的地方进行安装。
1.发行机构是不同,防爆证即为防爆合格证是直接由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其他相关机构锁颁发的,而煤安证只能有国家的安标中心进行检验颁发证书。这是最基础的不同。
2.两者的使用环境不同,防爆证可使用于含有爆炸性危险气体场所主要用于类和类,而煤安证而只能使用在类的瓦斯爆炸性危险环境中。所以在选购时要注意自己的使用环境内的气体分类及危险灯具分类。
3.认证流程不同,防爆合格证的认证流程需要提供申请的样品及产品相关资料进行申请。煤炭安全证书不仅是对样品的检验同时对工厂进行审查和取证,并且每年还要进行监督。
4.认证周期不同,目前,煤安证申请是按照国家安标中心的一系列流程,包括申请、受理、审核、检验、审厂和取证后监督,时间一般都要6个月。防爆证书只需直接提供产品信息和样品进行相关测试,即可快速获得证书。
1、纯电阻电路
在中学物理电学中曾讲述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电阻为R的用电器,接在一个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池组上,在什么条件下电源输出的功率最大呢?当外电阻等于内电阻时,电源对外电路输出的功率最大,这就是纯电阻电路的功率匹配。假如换成交流电路,同样也必须满足R=r这个条件电路才能匹配。
2、电抗电路
电抗电路要比纯电阻电路复杂,电路中除了电阻外还有电容和电感。元件,并工作于低频或高频交流电路。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阻抗,用字母Z表示。其中,电容和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分别称为容抗及和感抗。容抗和感抗的值除了与电容和电感本身大小有关之外,还与所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在电抗电路中,电阻R,感抗与容抗双的值不能用简单的算术相加,而常用阻抗三角形法来计算。因而电抗电路要做到匹配比纯电阻电路要复杂一些,除了输入和输出电路中的电阻成分要求相等外,还要求电抗成分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共轭匹配);或者电阻成分和电抗成分均分别相等(无反射匹配)。这里指的电抗X即感抗XL和容抗XC之差(仅指串联电路来讲,若并联电路则 计算更为复杂)。满足上述条件即称为阻抗匹配,负载即能得到最大的功率。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负载R上的电压为: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包括电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内阻了。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 I 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 I×r 的电压降。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
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也不会对信号源有影响;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问题补充:在冲击1000g 下,冲击脉冲达到了 5ms,常规的冲击脉冲宽度只有零点几毫秒,主要是脉冲宽度比较宽,能量比较大,传感器 会不会有问题,能正常测试工作吗?解答如下:我们正常测试脉宽确实不超过0.5ms,这种宽脉冲没有试验过............
CAN总线的显著优势在于它高度灵活并提供许多独特的功能,从而导致其他行业的采用率大幅增加。
CAN总线是一种双线、多点的串行通信标准协议。就像RS-485一样,通过CAN的信号以CAN-H和CAN-L作为差分电压流动。差分信号的传输类似于RS-485,但事实差异很大。CAN总线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消息传输
CAN指定了总线上的完整数据包,而不仅仅是物理层。
CAN硬件自动处理数据包的开始/结束检测、冲突检测、回退、重试、校验和生成、验证,以及与处理硬件故障相关的更多功能。用户只需要传输消息标识符和有效负载,CAN硬件负责添加数据包的其他部分。
使用RS-485时,其实RS-485底层未进行任何定义:如数据来自何处、谁可以发送它、正在发送哪些数据、接收的数据是否损坏等。(除非在软件中指定,否则什么都不知道)。
2、仲裁
RS-485的主要问题是信号拥塞。这通常是由于多个节点试图在总线上同时发送数据,从而导致过载。
CAN遵循仲裁,其中消息按状态顺序排列和接收。失去仲裁的节点将重新发送其消息。
对于所有节点,这种情况将继续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节点正在传输。
由于消息式仲裁,CAN无需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即可实现多主机操作。对于RS-485,这只能通过特定协议来实现。
3、协同和错误检测及纠正
当CAN总线的一个节点将隐性状态“写入”总线并看到它实际上处于主导状态时,它知道另一个节点正在驱动它。尝试写入隐性状态的节点将后退并等待消息的结束。
写入主导状态的节点永远不会知道发生了这种情况。它的消息通常由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和接收。这种冲突检测功能允许在没有任何中央仲裁的情况下实现对等网络架构。节点发送消息,但在检测到冲突时后退,然后在当前数据包完成后重试。
最终,总线可用时发送这些其他消息,并且发送先前碰撞的消息时不会发生冲突,包括 16 位 CRC 校验和。
RS-485不能触发任何消息冲突,系统的应用软件必须保证避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