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在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为制备优异的薄膜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有效策略,对荧光传感与气体吸附的协同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与理论计算阐释。
近年来,薄膜荧光传感器在气体传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响应性和选择性,是目前最有前景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之一。然而,多数荧光敏感材料存在聚集荧光淬灭(ACQ)效应和光漂白现象,使得满足实际应用要求的荧光传感材料并不多见。这限制了荧光敏感材料在气体检测方面的应用,亟待开发用于气体传感的新型高性能敏感材料。针对薄膜有机荧光探针材料面临的固态荧光量子效率差、光稳定性差等问题,研究人员将有机荧光客体搭载到金属有机框架(MOF)中,开发了一种对气体分析物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新型主客体式薄膜荧光气体传感器,为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薄膜荧光传感器提供了灵活的方法。
2024年04月10日
湖北大学:研发光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脑神经化学信号!
传感新品
【湖北大学:研发光电化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脑神经化学信号!】
金属离子稳态对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考虑到大脑金属离子与脑部疾病的各种病理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追踪其在清醒动物中的动力学以获得准确的生理见解变得至关重要。尽管离子选择性微电极(ISME)在记录清醒动物的离子信号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但其固有的电位漂移削弱了其在长期体内分析中的准确性。
湖北大学刘志洪和叶晓雪通过将ISME与光电化学(PEC)传感相结合来应对这一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ISME潜在调节的激发检测分离PEC平台。用MoS2纳米片和Au NPs修饰的柔性铟锡氧化物(Flex-ITO)电极用作光电极,并与微型LED集成。将集成光电极放置在大鼠头骨上,使其不受动物活动的影响。取决于靶K+浓度的ISME的电势充当光电极的光电流信号的调制器。提出的设计允许大脑深层检测,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神经元的干扰,从而能够实时监测清醒动物的神经化学信号。成功地监测了暴露于PM2.5后大鼠大脑中细胞外K+水平的变化,为了解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分析工具。
2024年04月09日
融资数千万,清华大学精仪系团队携MEMS振镜技术竞逐激光雷达市场
融资数千万,清华大学精仪系团队携MEMS振镜技术竞逐激光雷达市场
2024年04月08日
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传感器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2024年04月07日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2024年04月03日
北京化工大学:研发兼具高效热管理和优异电磁干扰屏蔽性能的纤维素基可穿戴传感器
北京化工大学:研发兼具高效热管理和优异电磁干扰屏蔽性能的纤维素基可穿戴传感器
2024年04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