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 中欧合作愉快,俄罗斯尴尬了
中欧航空合作加速推进,中俄航空合作却陷入困境。
在中国三大航抄底购入292架欧洲空客A320飞机后,中国C919也拿到了欧盟的适航证。这意味着,C919将有机会进入到欧洲航线,打开C919的国际市场。

就目前而言,中国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在航空方面都有合作。中美航空合作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主要是采购美国波音飞机。中欧合作则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产业链作关系。

具体有,空客在中国天津设立总装厂,帮助中国培养基础的航空产业工人和相关工程师。另外,在C919项目中,法国赛峰集团也是核心的发动机供应商。

中俄航空合作则是以市场换技术的联合研制模式,由俄罗斯提供核心发动机技术,中国则出让一部分航空市场,以置换俄方的大飞机制造技术。

在这三种合作模式中,中欧航空合作最为顺利,也走得最远。在C919拿下欧盟适航证后,C919基本上就已经踏上了国内外航线的正轨,具备较大的国际化潜力。

启动最晚,进度最慢的则是中俄联合研制CR929宽体客机项目。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由中国商飞公司和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联合研发,共同打造一款全新的宽体客机,用以打破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对宽体大飞机的垄断地位。

这是由中俄两国政府主导,大力推动的国家级商业化客机制造项目。从项目本身来说,CR929的想象是很美好的。一旦研制成功,中国在宽体客机方面就能打破欧美的垄断,在国际民航客机市场中迅速抢占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形成中俄、欧盟和美国三足鼎立之格局。

但是,CR929的研制从一开始就不顺利,中俄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分歧。俄罗斯的想法是,由俄方提供核心发动机,掌握核心技术,中方则负责出资,分摊成本,机身、机翼和尾翼以及总装等。为此,俄方提前选定了俄制的PD-35涡扇发动机。在CR929研制成功后,俄方大致采购50架,中方则采购约450-500架。




这样,俄罗斯就能在出资较少的情况下,控制CR929的核心技术,并斩获中国的民航大市场。

可中国的想法是,我可以多出钱,也可以出让市场,但是核心技术你必须分享给我。要换中国民航的大市场,那就拿关键技术来换。不然,中国既出钱,又出力,市场也让了,最后却只建成一个组装厂,这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而且,如果选用俄罗斯PD-35发动机,CR929宽体客机就很可能沦为中俄两国的大玩具,走不上国际市场,也飞不出中俄。对中国而言,除了俄制PD-35发动机,还有美制通用电气GEnX和英制劳斯莱斯遄达7000发动机可选。

在俄罗斯不愿意共享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中方也不愿意把CR929宽体客机的命运被俄罗斯所拿捏。对比之下,中方更希望用西方发动机来对俄制发动机形成牵制。最重要的是,中方希望CR929在生产出来后,能拿到欧美的适航证,飞向国际航线。

说白了就是,拿着欧美发动机作为筹码,向俄罗斯施压,希望俄罗斯把核心技术共享出来。只要俄罗斯把核心技术共享出来,中方放弃欧美发动机也不是不行。

可就在这一严重分歧之下,CR929宽体客机的研发工作被短暂地叫停。因为俄方坚决拒绝向中方转让核心技术。自此,CR929的研制工作又被进一步地拖慢了,但双方也没有完全闹掰。基本上,CR929就处于一种龟速研发的状态。

进入2022年后,俄乌战争打响,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全面制裁。这让CR929宽体客机的零部件只能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二选一。俄方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提出,全部采用中俄零部件,把西方供应商踢出去。

可是,在CR929的最初研制方案中,是由中俄主导,但局部采用西方公司零部件。如果全部换成中俄零部件,这就需要把原先的设计方案和诸多研制成果推翻,CR929的下线时间就要再度后延2-3年。




加上中国自主研制的CJ2000发动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方工程师能向俄罗斯学习的技术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中方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CR929的研制便日渐偏离俄方的规划。

俄罗斯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称:和中国的联合开发项目“没有朝着适合我们的方向发展”,俄罗斯正考虑退出CR929宽体客机的研发。中国成为工业巨头后,对我们的服务越来越不满意。

“中国人比我们今天有更多的需求。我们的参与度越来越低。我不想预测这个项目的未来,无论我们是否要离开它,但现在确实是这样。”

如此看来,俄方退出CR929大客机联合研发项目,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在核心技术上,不管是俄罗斯,还是欧美都是靠不住的。如果我们依赖于俄罗斯的发动机,那么,CR929就会被欧美封锁,只能在中俄之间飞,沦为中俄两国的大玩具。

如果我们依赖于欧美,那么,俄罗斯今天所受到的制裁,未来我们都可能同样面临。一旦欧美对中国断供发动机,CR929就会丧失动力。

求人不如求己,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唯有坚持自主研发,自我掌握核心发动机技术,才能让中国大飞机不受制约地自由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来源:队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