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在振动分析领域,所有物体或结构都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的频率点,在这些点上它们倾向于以显著的幅度响应外部激励。这些关键频率点通常被称作共振频率,并常以模态(例如一阶模态、二阶模态等)来区分其振动形态。
加速度振动传感器埋在土里是否能正常工作,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传感器设计、土壤环境、防护措施等。
在工程实践中,当结构或设备出现异常振动时,往往需要判断振动是由外部激励引起的强迫振动,还是由系统固有频率被激发导致的共振。两者的表现可能相似(如振幅突然增大),但解决方案截然不同。
屏蔽 vs 无屏蔽:同轴线通过外导体屏蔽干扰,普通导线依赖物理布局(如双绞)或距离。
频率响应:同轴线适合高频,普通导线适合低频或直流。
阻抗控制:同轴线严格匹配阻抗,普通导线一般不要求。
无噪声信号电压:50 mV
实际采集电压(含噪声):60 mV
信噪比(SNR):约 14 dB
(注:实际问题中噪声是随机的,此处为简化计算假设噪声为固定值。)
电涡流传感器在测量不同金属时,灵敏度和测量结果会因材料的导电性和磁导率差异而发生变化
非线性误差可能由传感器制造偏差或环境因素引起,校准可显著提升精度。
高精度敏感元件:采用剪切模式压电陶瓷作为敏感元件,具有宽带响应特性,适用于中高低频测量,分辨率可达1mg。
低温度灵敏度:优化的晶体和电子线路设计使其在-55°C至+85°C的宽温范围内保持±10%的温度响应,减少温度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抗冲击性能:支持5000g的抗冲击能力,确保在恶劣测试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
稳定的电气特性:输出阻抗低
在8kHz高频测试中,±500g量程的幅值误差显著(约-29.3%),建议换用量程更小的传感器或进行信号补偿。-40°C环境下需关注偏置电压漂移和灵敏度变化,通过TEDS功能或现场校准保证精度。配套附件的合理选型(如信号调理器、螺柱安装)可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
信号干扰严重
传感器输出的波形中混杂高频噪声(可能来自电磁干扰或相邻设备的机械共振),难以准确提取齿轮箱的特征频率(如啮合频率、轴承故障频率)。
故障误报率高
系统设置的固定阈值报警机制(如振动速度RMS值超过4 mm/s即报警)频繁触发,但实际拆检未发现故障,导致运维成本增加。
传感器安装位置争议
现有传感器安装在齿轮箱顶部外壳,但仿真分析表明该位置对轴承内圈故障的敏感度较低,团队不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测点。